Blogtrottr
udn文化副刊
udn閱讀藝文:提供文化藝術新聞,包括表演藝術、展覽紀事、聯合副刊等內容,帶給網友澄淨心靈的深沉感動。
樂聞樂思/聽安東森一席談
May 19th 2013, 06:45

昨天非常高興,能和挪威小號名家安東森 (Ole Edvard Antonsen)餐敘,學到很多。

對我而言,安東森是如雷貫耳的當代「古典」小號名家。但我最近才得知,他其實對各種音樂都很在行,於爵士與跨界領域都有傑出成就,甚至自己也作曲與指揮,是全方面的音樂家。「這和我的家庭有關。家父是業餘音樂家。嗯,說是業餘,是因為他還有其他工作。但他組織了大樂隊 (Big Band)還有木管樂團。家母會演奏風琴,我哥會演奏吉他,我和我弟都吹小號。在我記憶中,家裡永遠充滿音樂,古典、爵士、流行、搖滾、民俗,什麼都有!」

既然如此,為何安東森還是接受非常正式的學院派小號學習呢?「因為家父非常堅持,音樂家還是要有札實的古典訓練。這是一切技藝的根本。只有想法卻沒有實踐技術,或是只有創意卻沒有應當素養,結果就是成果低劣不堪。我總是從古典作品中學習,看作曲家如何表達以及如何記譜。更不用說古典作品中對小號的技巧要求,總能讓我精進努力,也讓我不斷思考小號的表達藝術。」

安東森可是說到做到。不但在古典領域成就斐然,在自己的創作與改編上也深獲好評。他在1992年於挪威發行的個人作品與改編專輯,光在家鄉就賣了十五萬張,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更被EMI邀請發行專輯。他的音樂會自己演奏並解說,從巴洛克時代一路延伸到自己的作品。甚至,他不只有小號學生,還有鋼琴學生!「我不會彈鋼琴,但我會音樂。很多時候我在國外舉行大師班,為我表演的是鋼琴、小提琴、長笛或者歌手。

但這有什麼不對嗎?我們探究的是音樂的道理,而不只是演奏技術。小號對我而言,也只是用以表現我心中音樂的樂器。我可以沒有小號,卻不能沒有音樂。況且各類樂器 (和人聲)都有自己的盲點。比方說上次我就問我的鋼琴學生,為何這段速度轉折是這樣,他回答因為這段左手技術很難,所以他下意識地改了節奏與速度。這就是因為技術或習慣而影響了音樂表現,但作為『音樂家』不該如此。旁觀者清,從我的角度來聽鋼琴演奏,或許更能發現其中的問題。」

我想台灣的學校或主辦單位,大概不會安排鋼琴或聲樂學生接受小號演奏家指導。不過台灣還是有和國際同步的一面:「現在的學生,越是唾手可得,就越是不懂珍惜。我沒有演出的時候,每周都有從世界各地飛到挪威來和我上課的學生,可是我在音樂院的學生,卻總是能躲一堂就躲一堂,最好老師永遠在出國演奏。而且他們也不太去聽音樂會!我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的確,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er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