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賣場出具食品安全來源證明書,讓民眾安心購買。 記者趙文彬/攝影 |
多種美食小吃都沾上毒澱粉,衛生署日前啟動專案,要求澱粉類原料提供者,必須提供安全的具結證明。但各超市、小吃店、攤販貼滿安心標章,仍讓消費者很困惑,有學者更直批,安心標章是「貼假的」。
這波毒澱粉風暴,連長年推動綠色消費、安全飲食的主婦聯盟銷售產品,也驗出順丁烯二酸。主婦聯盟理事主席黃淑德也說,安心標章粉飾太平,「信者恆信」。安心標章的落實程度令人存疑,等到風頭一過,就會像塑化劑事件一樣被淡忘,但台灣小吃已經賠上國際形象。
毒澱粉一竿子打趴眾多食品,嚴重打擊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衛生署要求粄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及地瓜圓等八大類食品,販賣業者必須向原料提供者索取、張貼安全具結證明,並張貼在明顯處供消費者檢視,各地衛生局也從6月開始啟動稽查。
從飲料添加塑化劑、瘦肉精風波到化製澱粉添加順丁烯二酸,要求業者出具證明、店家「自清」,已經成了一種固定模式。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批評,這類安心標章是「貼假的」,就像「燒香拜拜貼平安符」。
主婦聯盟合作社日前主動挑選29件澱粉類產品送驗,其中2件產品供應商有提供安全證明,但仍驗出順丁烯二酸。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副主任陳醒荷說,最近到麵店吃麵,發現店家貼出全麥麵粉的安全證明,不過店裡賣的明明是白麵條,讓她和同事很不解。一名李太太也說,她連上菜市場連買塊仙草,都看到攤販貼安心標章,但根本不知道標章是不是假冒。
面對各式各樣的食品添加物,陳醒荷說,衛生署應落實源頭管理,對食品添加物的複方應比照單方,需進行查驗登記,不能讓不肖業者「研發」的黑心配方一再發生。
食藥局:持續抽查標章
【記者黃玉芳、陳麗婷/台北報導】
對於外界對安心標章的質疑,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區管中心主任潘志寬表示,衛生署已發文給各衛生局,除了持續稽查各商家安全證明外,衛生局發出的合格安心貼紙,也要持續抽查,確保標章有效「不過期」。一旦衛生局稽查發現產品不合格,業者就涉及偽造文書,可移送法辦,依食管法開罰。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