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參院調查指出,蘋果過去四年透過海外子公司和複雜的操作手法,避稅數百億美元。圖為蘋果在愛爾蘭科克的子公司AOI。 (路透) |
美國參議院調查小組指出,蘋果公司過去四年間透過海外子公司避稅數百億美元,蘋果執行長庫克21日史無前例御駕親征,率財務長等高階主管到國會作證,提出稅改建議。
參院常設調查小組20日公布報告指出,過去四年蘋果的海外營收至少740億美元,但蘋果利用愛爾蘭和美國稅法複雜的技術細節,實際支付的公司所得稅卻幾近零。不過,調查並未發現蘋果有違法行為。蘋果股價21日早盤在紐約跌1%左右。
捲入這樁避稅爭議的愛爾蘭隨即撇清關係,副總理吉爾摩21日說,蘋果繳太少稅不該怪愛爾蘭,「問題不是出在愛爾蘭的稅制,而是其他管轄權下的稅制,應該從它們那裡解決」。
參院調查小組指出,蘋果設在愛爾蘭科克(Cork)的子公司蘋果國際運營運公司(AOI),自2009年2012年間賺進300億美元淨利,但並未向愛爾蘭或美國報稅。蘋果則反駁,AOI並未使蘋果少繳稅,本會計年度將支付逾70億美元稅款。
此外,同樣設在愛爾蘭的蘋果國際銷售公司(ASI),2011年稅前獲利達220億美元,但蘋果只繳1,000萬美元的稅,稅率相當於0.05%。另一家蘋果歐洲營運公司(AOE),也和AOI的情況類似 。
庫克到國會作證開了蘋果先例,已故執行長賈伯斯從未踏進國會。專家認為庫克此為明智之舉。根據預先準備的證詞,蘋果否認設立海外機構是為了避稅,強調去年共繳了60億美元稅,堪稱繳稅大戶。
此外,蘋果也在證詞中表示,稅務改革應該支持降低公司所得稅率,不管公司營收高低,並取消稅式支出(tax expenditure),「針對海外獲利合理課稅,讓資金得以自由地回流美國」。
企業:無關道德 別搞對立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
全球各地立法者有民氣可用,不分歐、美、澳洲,一致討伐跨國企業避稅的作法。企業則呼籲回歸制度,勿與道德混為一談。
上周,澳洲政府在年度預算書中公布辦法,要阻止澳洲本國和跨國企業「把獲利移往國外」。英國國會上周也邀英國石油公司(BP)和藥廠葛蘭素史克(GSK)舉行公聽會,討論稅務政策。美國參院也開始深入調查美國企業把獲利留在海外的問題。
葛蘭素史克、保誠集團在內的英國大企業老闆則呼籲英國首相卡麥隆,勿把納稅和道德混為一談,對於企業避稅的問題,應謹言慎行,勿挑起對立。
卡麥隆承諾,要藉下個月英國主辦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商討跨國企業避稅的問題,他20日也接見企業業主,聽取業界的建議。
與會的英國工業總會會長卡爾即主張,避稅無關道德,不是絕對的。他建議G8峰會討論租稅改革時,應秉持三大精神:一要避免淪為道德的論辯,一切在於規則;二要按國際層面來修訂稅法,不應片面為之;三要徵詢企業的意見。
美國企業把大量資金積存海外,因為按照美國稅法,海外子公司把獲利匯回美國時,須課稅35%。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