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型市場交易的投資人,上周會留意到一個微妙的變化:波動加劇、有些市場流動性變差、連動性出現變化、不安感加增。此外,種種脫序現象並不是同時衝擊所有市場,而是從流動性低的市場漸漸波及流動性較高的市場。
這可能只是霎時的情況,畢竟,這二年出現過同樣的情況。不過,這也可能預告更深層的變化,若果真如此,相關實質的變化可能長遠來看是有益的,也可能預告會有更大的震盪。
這些問題的答案十分重要,為投資人提供證據,風險資產是否還能大漲?或者可能面臨修正?這些答案對於經濟成長和就業前景也有深遠影響。
所以,不妨檢視幾個重要的課題,且先從日本開始:
投資人對日本戰後最大膽的政策實驗的反應,一直是貢獻這幾個月來風險資產上漲的主力。
不過,最近二周,日本不再發出積極的訊號。日經指數5月22日以來下跌12%,日本公債價格波動加大,走勢無持續性。日圓如今也不再只有一個走勢。
日本政府似乎有點憂心,也該憂心。這場政策實驗是一次豪賭,如果不能導正長達25年的成長低迷,財政失序的風險會急遽升高。日本政府基本上已「全押」,已有未證實的報導說「日本規模2兆美元的公共年金考慮加碼股市」,日銀面臨更明確表述且更強勢的壓力。
日本不確定感困擾市場,市場也顧慮支撐市場另一大主力聯準會 (Fed)的購債動向。
最近華府釋出的訊息,讓市場人士認定聯準會會縮減購債,也因此降低對金融市場的龐大支撐。結果導致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上揚,其他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的公債市場也深受波及。
這兩大因素加在一起,導致市場震盪加大,有些市場流動性時好時壞。
當然,這或許只是霎時的情況,但我對這解讀存疑。市場更可能預告更深層的變化。
但願最近市場的行為呈現的是兩個求之不得的接軌:一是由外力幫助下的成長達到真正的民營事業主導的成長,二是由買來的金融穩定達到結構健全的穩定。
問題在於,最近的經濟數字尚不足以支持這個假設。
美國經濟持續復原中,但尚未擺脫停滯的引力。歐洲現處衰退,成長沒有太多改進跡象。日本尚待公布振興成長的結構改革。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其他較大的新興國家(如巴西)在動盪的全球環境下管理經濟也力有未逮。
我擔心的是,最近的變化呈現的不是正面的接軌,而是投資人對央行實力和效力的信心正逐漸退卻。這個現象會先在日本出現很正常,因為日本政策公信力很低。
果真如此,可期待央行為取回主導權,未來幾個月會更急進。日銀和歐洲央行會繼續推出非傳統政策,聯準會下一次開會也不會縮減QE3。
這些追加的措施是否足以發動風險資產另一波漲勢,尚待觀察。但很明白的是,少了紮實的經濟成長,這些手段只會助長市場動盪,也更不利央行長期的信譽。
(作者Mohamed El-Erian是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執行長兼共同投資長)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